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的通知

发布者:季冬阳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9日 00:00浏览次数:

各学院: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教育部定于20206月至11月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校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赛程安排

1.学院报名与选拔

各学院须于2020720日前,完成选拔赛(比赛形式由各学院自行拟定)。

各学院在选拔赛前,组织参赛选手或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

报名名额要求:各院部要广泛动员联系符合条件的参赛对象踊跃报名参赛,做到全覆盖。各院报名参赛人数原则上不低于本院全日制在校生(含研究生)数30%的比例。

2.学院推荐

每个学院可推荐2个项目参加学校决赛(不分组别)。各学院推荐项目名单须于720日前报创新创业学院。

3.学校决赛

学校决赛时间暂定于20208月初,比赛具体时间将根据省赛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各学院推荐的项目经过专家评审,全校共选择得分前10个项目入围学校总决赛,学校决赛不分组别。

三、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19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大赛奖励

入围学校决赛的10个项目,分设金3个、银奖7个,给予物质奖励,颁发证书;各学院推荐校赛的项目没有入围学校决赛的授予铜奖,颁发证书;大赛根据各学院赛事的组织情况、学生参与人数、项目质量等,评出优秀组织奖1-2个。

金、银、铜奖项目团队分别给予500元、300100元奖励。

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分配名额和校赛得分决定推荐进入省赛的项目。

五、评审规则

评审规则及大赛指南、学生操作手册等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六、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校团委、新安书院共同主办,各学院协办。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副校长魏骅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学院。

七、大赛要求

1.鉴于目前尚未接到省赛的具体通知,本通知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文件精神提前布置。本次比赛为省赛及国赛选拔赛,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指派专人负责。要广泛动员联系符合条件的参赛对象踊跃报名参赛,做到全覆盖。要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导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

2.各学院要配备具有创业特长的指导教师负责项目指导,确保申报项目质量。


附件:

附件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docx

附件2: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docx

附件3:“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模板.doc

  

  

创新创业学院

2020629